
沙烏地阿拉伯對同性戀旅行者安全嗎?
From hotel policies to dating apps and cultural risks, this guide explains how LGBTQ+ travellers are navigating Saudi Arabia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LGBTQ+遊客面臨的最複雜、最矛盾的境況之一。 2023年XNUMX月,沙烏地阿拉伯旅遊局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舉措,在其官方網站上明確表示歡迎LGBTQ+遊客,並聲明“歡迎所有人訪問沙烏地阿拉伯,遊客無需透露此類個人資訊。”
然而,這個國家卻保留著全球最嚴厲的反LGBTQ+法律,同性關係理論上可判死刑。對於考慮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的同性戀旅客來說,理解法律與現實之間的這種鮮明矛盾從未如此重要。
沙烏地阿拉伯的旅遊業發展體現了深思熟慮的經濟決策,而非社會進步。作為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2030願景」計畫的一部分,沙烏地阿拉伯致力於實現其石油依賴型經濟的多元化,旅遊業已成為其基石策略。 LGBTQ+旅行者代表著一個利潤豐厚的細分市場,他們比異性戀伴侶花費更多,旅行頻率也更高。這種經濟實用主義造成了一種雙重體系,外國遊客與沙烏地阿拉伯本土LGBTQ+族群的待遇截然不同,後者仍面臨嚴重的迫害。
沙烏地阿拉伯現行法律和嚴酷的法律現實
沙烏地阿拉伯實行不成文的法律體系,其基礎是瓦哈比派對源自《古蘭經》和《聖訓》的伊斯蘭教法的解讀。男女之間的同性性行為仍然違法,沒有成文的刑法明確界定。相反,法官對個案適用伊斯蘭教法的自由裁量解釋,導致法律結果難以預測。
理論上的懲罰非常嚴厲,包括已婚人士石刑、無限期監禁、最高450下鞭刑、巨額罰款以及外國人驅逐出境。該法律框架也將「異裝」、性別不符的表達、線上倡導LGBTQ+權利以及公開展示LGBTQ+身分定為犯罪。沙烏地阿拉伯對LGBTQ+族群沒有任何法律保障,沒有反歧視法、就業保障或針對反LGBTQ+暴力行為的仇恨犯罪立法。
該國的教育體系強化了這些立場,政府批准的教科書歷來指出「同性戀是最令人厭惡的罪惡之一,也是最大的罪行」。媒體審查制度十分全面,截至 26 年,至少有 2022 個 LGBTQ+ 網站被封鎖,任何被認為支持 LGBTQ+ 權利的行為都將根據網路犯罪法被起訴。
執法模式和記錄的迫害
雖然法律架構看似嚴苛,但執法模式卻揭示了更複雜的現實。自2016年以來,宗教警察的權力被大幅削弱,剝奪了他們逮捕、追捕或拘留嫌疑人的權力。這項根本性改革將執法權轉移到普通警察和法院,顯著減少了大城市的日常騷擾。
然而,記錄在案的迫害仍在繼續,尤其是針對沙烏地阿拉伯公民。最近的案例包括2019年五名男子因承認同性關係而被處決,以及多人因在社群媒體上支持LGBTQ+權利的活動而被捕。 23年2023月,XNUMX歲的沙烏地阿拉伯跨性別女性伊登·奈特在被迫變性後自殺身亡,這場悲劇凸顯了當地LGBTQ+族群持續面臨的危險。
對遊客來說,執法力道似乎很小。
美國國務院指出,2022年尚無已知的同性關係的起訴案例,LGBTQ+旅客的親身經歷也表明,個別外國遊客面臨的風險相對較低。這構成了赤裸裸的雙重標準:當地人面臨危及生命的後果,而遊客可能只會被驅逐出境。
LGBTQ+ 本地人面臨的真相
奧斯卡王爾德曾說:「真相從來都不純粹,也很少簡單。」沙烏地阿拉伯確實存在同性戀群體,但他們非常謹慎。沙烏地阿拉伯的同性戀者,尤其是富裕的同性戀者,會在私人住宅裡組織自己的同性戀聚會。只要他們非常謹慎,當局往往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如果沙烏地阿拉伯同性戀者失寵於當局,他們的性取向就會成為當局迫害的完美藉口。如果沙烏地阿拉伯同性戀者與當局保持良好關係,他們或許就能安然無恙。
LGBTQ+ 遊客的真相
LGBTQ+ 遊客的實際體驗與法律框架所暗示的截然不同。包括四季、希爾頓和萬豪在內的國際連鎖飯店都專業地處理同性預訂,而大城市的商務飯店則最為私密。 2019 年的旅遊簽證改革允許未婚伴侶無需確認關係狀態即可共享住宿,消除了一項重大的實際障礙。
地下 LGBTQ+ 群體依然存在,但仍然高度隱蔽。像 MDLBEAST 的 Soundstorm 音樂節這樣的活動吸引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富人區也舉辦私人派對,但凡事都需要格外謹慎。像 Grindr 這樣的約會應用程式已被封鎖(但可以透過 VPN 存取),而 Scruff 則保持暢通,並且在沙烏地阿拉伯擁有更大的用戶群。
安全考慮和實際風險
儘管官方聲明歡迎LGBTQ+旅客入境,但他們仍面臨一些特定風險。社群媒體監控仍然十分嚴格,沙烏地當局會使用約會應用程式和過往社群媒體活動的數位證據進行起訴。旅客必須清除所有裝置上的LGBTQ+相關內容,並避免發布任何可能被解讀為支援LGBTQ+權利的內容。如果你帶了很多「口渴陷阱」想和你最喜歡的「oomf」分享,最好在到達海關之前刪除它們(備份好的內容或發送給我)。
跨性別旅客在證件問題、服裝限制和醫療服務方面面臨額外風險。沙烏地阿拉伯不承認跨性別身份,而性別不合規範會顯著增加被驅逐出境的風險。人權研究員諾拉·諾拉拉警告稱,沙烏地阿拉伯的歡迎政策主要針對能夠完全保持私密的「順性別、同性戀西方人」。
關鍵預防措施包括:為情侶預訂單獨的酒店房間,避免在公共場合展現親密舉動,保持保守的著裝和行為舉止,使用VPN訪問被屏蔽的應用程序,以及未經明確同意,切勿在社交媒體上標記或關注當地人。最基本的規則仍然是絕對的謹慎——像對待完全私密的旅行一樣對待這次旅行。
針對 LGBTQ+ 遊客的實用旅遊建議
對於那些決定不顧風險前往的人來說,做好準備至關重要。旅行前,請清理所有社群媒體帳號中關於LGBTQ+的內容,廣泛研究當地文化規範,並考慮攜帶一部單獨的「乾淨」手機。下載VPN軟體以存取被封鎖的約會應用程式和網站,但使用時請務必格外謹慎。
在利雅德、吉達和埃爾奧拉等主要城市,盡量選擇入住國際連鎖飯店。出發時,盡量使用 Careem 而非 Uber,並專注於遊覽熱門旅遊目的地,而非偏遠地區。如果想透過約會軟體與當地人聯繫,請讓他們掌控節奏,切勿強迫任何人分享身分資訊。
像PrEP這樣的必需藥物可以隨處方原包裝攜帶——旅行者報告稱,攜帶一個月的用量沒有問題。然而,獲得持續照護或跨性別相關醫療服務將極具挑戰性。
最安全的做法是像對待其他需要完全謹慎的保守目的地一樣對待沙烏地阿拉伯,同時要理解其法律風險仍然遠高於同類國家。緊急領事援助可能受到限制,沙烏地阿拉伯的法律程序也與西方標準有顯著差異。
2030願景與不斷變化的旅遊動態
沙烏地阿拉伯對待LGBTQ+遊客的態度必須放在更廣泛的「2030願景」經濟轉型背景下理解。這項雄心勃勃的計畫於2016年啟動,旨在實現經濟多元化,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到10年,旅遊業將貢獻GDP的2030%,並每年吸引150億遊客。
大規模的旅遊投資包括耗資500億美元的NEOM未來城市、耗資28億美元的紅海豪華開發項目,以及耗資15億美元的埃爾奧拉文化遺產改造項目。這些項目需要具備國際吸引力和全球競爭力,因此需要滿足遊客的多元需求。
2023年218月的旅遊網站更新體現的是經濟實用主義,而非意識形態轉變。 LGBTQ+ 旅客構成了全球一個價值超過XNUMX億美元的利潤豐厚的市場,沙烏地阿拉伯也意識到了其收入潛力。然而,官員們強調,這些變化服務於經濟目標而非社會目標,並堅稱遊客必須「尊重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法律」。
這創造了一個類似杜拜模式的雙層體系——保守的國內政策與以遊客為中心的住宿政策。 2034年FIFA世界盃的主辦權進一步鞏固了這一模式,沙烏地官員承諾所有遊客都將受到“尊重和歡迎”,而國內對LGBTQ+群體的迫害仍在繼續。
女主角降臨
瑪麗亞凱莉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位在沙烏地阿拉伯演出的國際女歌手,於31年2019月13日在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舉辦了一場演唱會。在DJ提雅斯多和肖恩·保羅的伴奏下,她演唱了XNUMX首經典金曲,包括《Fantasy》和《Always Be My Baby》。為了這場演出,她穿著一套較保守的服裝。
活動人士認為,這項活動是沙烏地政權的宣傳姿態,本質上是粉飾其在LGBTQ+權利和婦女自由方面的惡劣記錄。瑪麗亞的表演引發了婦女和人權組織的強烈反對,儘管她將其定位為邁向性別平等的象徵性一步。
妮琪·米娜原定於 2019 年吉達世界音樂節上演出,但因支持婦女權利、LGBTQ+ 平等和言論自由而取消了演出。
最新發展和新興趨勢
2024-2025年間發生的幾項重大事件凸顯了沙烏地阿拉伯政策中持續存在的矛盾。 2023年2024月,伊登奈特(Eden Knight)的不幸離世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抗議,並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沙烏地阿拉伯對待LGBTQ+群體方式的關注。同時,沙烏地阿拉伯於2034年XNUMX月宣布將主辦XNUMX年國際足總世界杯,引發了全球LGBTQ+組織的強烈批評。
包括國際特赦組織和人權觀察組織在內的21個人權組織譴責國際足總的決定,稱其是對沙烏地阿拉伯人權記錄的「驚人粉飾」。這場爭議凸顯了國際社會對沙烏地阿拉伯歡迎LGBTQ+遊客的說法的質疑。
近期政府發布的旅遊警告反映了這種不確定性。英國政府表示,雖然“同性關係違法”,但提起法律訴訟的情況仍然“罕見”,同時建議所有情侶“避免在公共場合示愛”。美國國務院則對可能導致逮捕的社群媒體活動發出一般性警告。
地下 LGBTQ+ 群體正呈現成長跡象,MDLBEAST 音樂節和 Sociale Café 等場所也提供了獨立的聚會空間。然而,這樣的群體仍然極為有限,需要與富裕的進步圈建立聯繫。
區域比較:沙烏地阿拉伯背景
與其他中東目的地相比,沙烏地阿拉伯佔據著獨特的地位。約旦和巴林已完全將同性戀合法化,儘管存在文化保守主義,但其法律框架卻明顯更加安全。阿聯酋,尤其是杜拜,幾十年來已經建立了務實的住宿模式,龐大的外籍人士群體建構了安全的社會網絡。
卡達面臨著與沙烏地阿拉伯類似的矛盾,它在2022年世界盃期間聲稱“歡迎所有人”,但同時又保留了刑事處罰。阿曼擁有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執法力度較小,但幾乎沒有LGBTQ+族群。黎巴嫩歷史上擁有阿拉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同性戀群體,但最近的經濟危機和宗教反彈帶來了新的挑戰。
對於 LGBTQ+ 旅客來說,以色列仍然是中東地區唯一完全安全的目的地,而特拉維夫被認為是世界頂級同性戀目的地之一。
沙烏地阿拉伯最近發表的旅遊聲明代表了阿拉伯旅遊當局對 LGBTQ+ 群體最明確的歡迎,但與杜拜十多年的經驗或約旦的法律保護相比,其實際記錄仍然極其有限。
結論:同性戀遊客可以安全地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嗎?
答案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旅行預期。對於謹慎、願意對自己的性取向保持完全保密的男同性戀者來說,根據現有的第一手資料,沙烏地阿拉伯是一個相對容易應對的體驗。這裡的旅遊基礎設施正在快速發展,歷史遺跡令人嘆為觀止,犯罪率也極低。
然而,根本風險依然存在。法律保障缺失,執法模式可能毫無預警地發生變化,社會態度仍普遍敵視。跨性別旅行者面臨的風險顯著更高,任何無法或不願保持完全自由的人都應該徹底避開沙烏地阿拉伯。
如果旅遊收入未能達到預期,或出現保守派的強烈反對,當前政策背後的經濟動機可能會改變。伊登奈特之死以及當地居民持續遭受的迫害表明,儘管沙烏地阿拉伯大力推廣旅遊,但其法律框架基本上保持不變。
對於大多數 LGBTQ+ 旅行者來說,該地區有更安全的選擇。約旦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提供法律保障;杜拜擁有完善的旅遊基礎設施和實用的住宿條件;以色列則擁有世界一流的 LGBTQ+ 便利設施,提供絕對的安全保障。
沙烏地阿拉伯仍然只推薦給那些熟悉高風險目的地的經驗豐富的旅行者,他們知道,自己將前往一個在理論上將他們的存在定為犯罪,同時在經濟上吸引他們的旅遊收入的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的「2030願景」轉型最終可能會為LGBTQ+遊客提供真正的保護,但在具體的法律改革伴隨旅遊行銷之前,對於尋求探索世界上最具文化意義和最迅速變化的目的地之一的同性戀旅行者來說,沙烏地阿拉伯是一場迷人而危險的賭博。